穆斯林活動家提到有來自不同層次的法國政客主導著反伊斯蘭運動并對此表示擔憂。他們說,由于受到廣泛的政治支持,想要廢除“歧視性法律”真是阻力重重。這些政治團體包括極右翼的國民陣線,保守的人民運動聯(lián)盟,甚至是執(zhí)政的社會黨。El·哈姆勒說:“更不可理喻的是,這些具有伊斯蘭恐懼癥性質(zhì)的部門允許那些政客不回答任何經(jīng)濟和社會問題?!惫防崭袊@法國反穆斯林政策問道:“下一條伊斯蘭恐懼癥法令又會是什么?是禁止穆斯林生活在這里?”一名年輕的穆斯林活動家還說:“但愿我是杞人憂天......但是這將是另一項邊緣化穆斯林的法案。我們想要融入這個社會,不是想制造差異,而是要維護我們的尊嚴和身份”。
法國穆斯林人口達600萬之多,是歐洲最大的穆斯林社區(qū)。長期以來,法國穆斯林因種種阻止他們踐行信仰的政策而苦不堪言。2004年,法國不顧伊斯蘭信仰,公然禁止穆斯林婦女在公共場合戴頭巾。而且,若干其他歐洲國家隨即進行了效仿。此外,該國政府又于2011年頒布法律,禁止在公共場合戴面紗。
終于,一項于去年12月進行的法國政府報告提出結(jié)束對頭巾的禁令,并允許教阿拉伯語,以此來肯定法國身份中的“阿拉伯-東方”因素。該報告強調(diào),法國作為歐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理應(yīng)承認“阿拉伯-東方因素”是其國民屬性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然而,法國教育部長卻對該項法律提案置若罔聞,并對想要參加學校出游的穆斯林志愿者延續(xù)施行2004年的頭巾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