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國的歷史大致追溯到戰(zhàn)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存在約300年后神秘消失。由于其歷史原貌與都邑所在史籍少有記載,近年關于夜郎古國屬地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湖南新晃縣16日宣布,將斥資50億元重建“夜郎古國”。
>>湖南方面
斥資50億用地30平方公里
處于湖南人頭版圖“鼻尖”上的懷化新晃縣,秦漢時期屬夜郎國治地,唐宋曾兩次設夜郎縣。這里千百年前延續(xù)至今的“竹崇拜”“牛圖騰”與斗牛、斗狗等獨特民族風情,構成了內涵豐富的夜郎文化。
為重現(xiàn)夜郎文明,新晃決定斥巨資打造“夜郎古國”項目,建設夜郎古國、夜郎大峽谷、燕來寺、舞水長廊4大景觀共20個分主題景區(qū)。其中包含宮廷文化、民俗風情、萬國使館、雀巢農耕、創(chuàng)意集中營區(qū)等主題景區(qū)的“夜郎古國”,將重點體現(xiàn)夜郎文化和侗族風情,打造成夜郎文化休閑度假區(qū)。
據介紹,該項目規(guī)劃用地30平方公里,在策劃中充分考慮了新晃特有的峽谷地貌和濃郁的宗教氛圍,最早明年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完工。項目投資方表示,預計建成后每年來當地的游客將達500萬人次。
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guī)司政研處處長曾博偉表示,即將開工的滬昆高鐵,為沿線的新晃迎來發(fā)展旅游業(yè)的絕佳機會。盡管夜郎古國屬地之爭至今未果,“但有了豐富的旅游產品和夜郎文化為支撐,這里自然會得到游客的認同”。
據新晃縣委書記介紹,新晃這次策劃和開發(fā)夜郎古國項目是為了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與傳統(tǒng)文化,帶動新晃的旅游業(yè)。
>>貴州方面
學者稱夜郎國首府在黔北
對于湖南方面的“爭搶”, 貴州的文化學者紛紛發(fā)文反擊。貴州一直將夜郎當作他們當仁不讓的文化品牌。
據貴州夜郎文化研究會研究員、貴州民族學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開發(fā)利用研究所所長王德塤指出:歷史表明,夜郎國首府在黔北。
王德塤說,由于史料有限,才導致今天“眾說紛紜”的場面。王德塤說,夜郎國首府到底在哪里,其實證明很簡單:一是漢朝唐蒙出使夜郎;二是地區(qū)發(fā)達程度。漢武帝建元年中,政府曾派郎中將唐蒙出使夜郎。史料記載表明,唐蒙到夜郎,是從今天的四川合江進入夜郎國,只能是進入到今黔北的赤水、習水、桐梓(遵義市)等夜郎故地。在桐梓境內,尚有蒙渡橋的歷史遺跡。
歷史上,黔北和貴州其它地州相比,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是最為發(fā)達的,夜郎王不可能去選擇別的貧窮落后地區(qū)安營扎寨,最主要的是,黔北大地上,特別是桐梓境內擁有大量夜郎遺址。
貴州省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劉長煥稱,夜郎的主體肯定在貴州,不用懷疑,誰要把它爭過去,本身是件很滑稽的事情。夜郎實際包括的地域很大,新晃實際是在夜郎的邊緣,湖南人斥巨資去打造夜郎文化是件意味深長的事,作為學者,高度關注的同時也提醒當地政府,對自己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挖,確實應該提上議事日程了。
相關新聞
小站冠名引發(fā)另一場夜郎之爭
即將動工建設的渝黔高速鐵路在途經的貴州桐梓縣夜郎鎮(zhèn)將建小站,其冠名又引發(fā)一場“夜郎之爭”。
該工程一位王姓負責人說,原本將該站冠名“夜郎站”,但湖南方面提出異議,認為夜郎在湖南,貴州境內不能以此命名,鐵道部經綜合考慮,初定此站冠名“夜郎鎮(zhèn)站”。
消息傳到桐梓,引起各方不滿,對夜郎頗有研究的退休老干部黃光榮說,將該站冠名“夜郎站”名正言順,桐梓人決不承認“夜郎鎮(zhèn)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