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并非人們想象中沉寂。新西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一些魚類也會“說話”,或為呼朋喚友,或為嚇唬敵人,或為導航。
魚語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海洋科學家沙赫里曼·加扎利7日在新西蘭海洋科學協(xié)會年會上公布上述研究結果。
法新社援引加扎利的話報道,魚類發(fā)出的聲音比較簡單,包括咕嚕聲、啾啾聲和砰砰聲。“所有魚都能聽見,但并非都能發(fā)出聲音。砰砰等聲音是魚振動魚鰾而發(fā)出,”他說,“魚鰾是魚能夠控制的肌肉之一。”
加扎利發(fā)現(xiàn),魚“說話”出于多種目的,包括吸引同伴,嚇唬敵人,或者替自己導航。
他說,魴魚會表演獨特的聲音節(jié)目,可以咕嚕咕嚕嘮叨一整天。鱈魚則正相反,信奉沉默是金,只在產卵時才開“金口”,“我們假設,它們以聲音作為同步行動指示,以便雌性和雄性鱈魚同時產卵和排精,提高受精成功率”。
一些巖礁魚類,譬如小熱帶魚,會發(fā)出聲音來嚇退具有威脅的魚或潛水者。此外,如果想傾聽金魚的聲音,那是不可能的任務,“金魚聽力出眾,但這與發(fā)聲能力并不關聯(lián)——它們不會發(fā)聲”。
記錄
加扎利的研究開始于兩年前。當時,他和同事一起研究奧克蘭北部一個海洋保護區(qū)的周邊聲音,在水下放置一個麥克風,之后反復聽錄音研究聲音來源。
“大眼鯛發(fā)出類似砰砰的聲音,不過這些聲音沒有規(guī)律,因此聽起來就像莫爾斯密碼,”他說。
加扎利希望弄清不同種類的魚發(fā)出何種聲音,于是先后買來多種海魚放入實驗室水槽,借助水中聽音器或水下麥克風記錄聲音。不過,他發(fā)現(xiàn),讓魚開口“說話”并不容易,一則因為它們只在群體中發(fā)聲,二則要它們接受水槽內的新環(huán)境需要一段時間。
加扎利說,人們往往以為,當潛水者靠近時,魚類會發(fā)出聲音。他一開始以小龍蝦為實驗對象,結果沒錄到任何聲音。當“潛水者”靠近小龍蝦時,它們根本沒有聲音反應,“非常有趣,我并沒有錄到它們任何聲音”。
聰明
魚不僅會“說話”,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先前發(fā)現(xiàn),魚類的“聰明才智”超過人類想象。
查爾斯·斯特爾特大學陸地、水域和社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凱文·沃布頓從事魚類研究10多年后發(fā)現(xiàn),魚能夠記住獵食對象類型數(shù)月時間,一旦它們遭捕食者攻擊一次,之后就知道躲避這類捕食者,這種記憶也可以維持數(shù)月時間,“而鯉魚上鉤被抓后,至少一年都會躲著魚鉤”。
魚還會落井下石。兩群暹羅斗魚爭斗,落敗一群會遭到其他同類更猛烈的攻擊。
此外,澳大利亞北部有一種炮彈魚,會使用工具和其他花招騙捕獵食對象。(黃敏)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shù)靥厣姆终?,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