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的風不僅刮得遠而且刮的時間長--"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飛沙走石的玉門是新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yè)基地,被譽為"中國石油工業(yè)的搖籃"。然而,面對石油資源的枯竭,這個靠石油而生的城市不得不另謀生計。隨著風力發(fā)電技術的成熟,昔日為害的"風"成為今日為寶的"能",并逐漸替代石油,成為玉門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石油資源枯竭:玉門走向何方?
2009年的3月6日讓玉門人心情復雜,這一天國家公布了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玉門被列在其中。
宣告資源枯竭,意味著從此能享受到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和資金扶持,同時也說明依靠石油的優(yōu)渥生活一去不復返。玉門的經濟重心必須調整,轉型之痛在所難免。昔日的輝煌映襯著此時的落寞,這一年距1939年我國第一口油井--玉門老君廟1號井出油正好70載。
昔日繁華的玉門是一座石油生產重鎮(zhèn)。經濟總量的65%、財政收入的60%、工業(yè)產值的75%都來自石油。
2003年,2.5萬名油田職工和近6萬名家屬不得不離開玉門市,遷回70公里外1957年玉門建市前那個老玉門鎮(zhèn)。因為石油資源日漸枯竭,搬遷時已有市屬30多家依賴油田生存的企業(yè)破產。切膚之痛侵襲著政府、企業(yè),乃至每個市民。
鐵人王進喜的塑像是這座油城的標志,"鐵人"目睹了這里的興衰過往。回遷之時,"鐵人"腳下一片蕭索,廣場上人煙稀少,居民樓搬遷一空,商鋪大門緊閉。夜晚漆黑得仿佛這里曾經流淌不息的石油。
伴隨著石油資源的日益枯竭,玉門的工業(yè)重心也逐漸外移,數(shù)十年來,超過4000臺(套)石油工業(yè)設備和近12萬石油戰(zhàn)線的人才從這里走向大慶、勝利、克拉瑪依等50多個油田。其中僅千人以上的大調出就有近20次。鐵人王進喜就是支持大慶油田建設時從這里出發(fā)的。
"石油工業(yè)的大學校、大試驗田、大研究院和出產品、出經驗、出技術、出人才。"中共玉門市委書記詹順舟認為,關于石油,玉門已完成了"三大四出"的歷史使命。
"建設--繁榮--衰退--轉型或消亡"這是資源型城市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必然過程。沒有石油的玉門該走向何方?
好在這里的空氣幾乎從未凝滯過,風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今玉門人對風電發(fā)展的熱望絕不亞于發(fā)現(xiàn)一個大油田。
油去風來:風電應運而生
新老玉門,勾畫出了一個城市的兩種命運。沿著古絲路西出嘉峪關,在玉門那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記者看到了一片片由風機組成的白色森林,風車隨風轉動。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這輪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家推進新興產業(yè)發(fā)展,玉門的風電行業(yè)發(fā)展真正迎來了"東風"。
位于玉門的昌馬風電場是甘肅第一座示范型試驗風場,1997年甘肅潔源公司從丹麥引進的4臺單機容量300千瓦的風機,如今在這個風場里已顯得格外嬌小;2001年從西班牙引進的12臺單機容量600千瓦的國內首批大容量變槳變速風機,也早成了風場里的元老;2003年末22臺新疆金風公司生產的600千瓦定槳定速風機運行后,國產風機越來越多了……
現(xiàn)在,昌馬風電場里已有超過100臺風機在運行,主力機型都是750千瓦以上甚至是兆瓦級的。去年的8月8日,玉門所在的酒泉地區(qū)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的開工儀式就選在了這里舉行,而在不遠的地方,一個個建設中的風場正在一步步地讓"風電三峽"的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
南倚祁連山,北望馬鬃山,浩瀚的戈壁在兩山間形成峽谷,地處其間的玉門于是成了有名的"世界風口"。根據當?shù)貧庀蟛块T30年資料評估分析,這里被劃定為風能資源豐富地區(qū):境內平均風速超過3.5米/秒,70米高空平均風速7.9米/秒,平均風功率密度506瓦/平方米,年有效風速時數(shù)8085小時,年滿負荷發(fā)電2300小時。
7家風電公司,18支施工隊伍,2000多名施工人員在剛剛過去的嚴冬里日夜奮戰(zhàn),終于在2009年末,使玉門累計完成風電裝機108.6萬千瓦,其中并網發(fā)電51萬千瓦。就在成為"資源枯竭城市"這一年,玉門又成為"中國新能源百強縣"第二名。截至2010年4月,整個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成裝機容量241萬千瓦,并網發(fā)電容量96萬千瓦。
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自風電行業(yè)落戶玉門以來,各風電場累計發(fā)電11.73億千瓦時,這意味著節(jié)約了65萬噸煤和640萬噸水,減少排放二氧化硫5780噸、二氧化氮6350噸、二氧化碳165萬噸,也實現(xiàn)了銷售收入6.1億元,拉動配套裝備制造業(yè)實現(xiàn)產值5.53億元。
問題猶存:轉型剛剛起步
玉門所在的河西走廊雖有"風庫"之稱,但和風一樣,大量的電也是難以儲存的。這就意味著風電發(fā)展其實是一個"發(fā)得了、送得出、用得上"的系列問題,涉及電源、電網和用電方。
根據規(guī)劃,2010年底甘肅將建成投運風電裝機516萬千瓦,2020年前風電總裝機規(guī)模將達到1271萬千瓦,而目前整個甘肅省一年的電能消耗只有800萬千瓦左右。從電力平衡的角度考慮,風電需要尋找更大的市場。
而風電固有的隨機波動性、間歇性會對電力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產生影響,風電大基地并入大電網成為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影響取決于規(guī)模,就像一杯開水倒進一盆冷水,整盆水的溫度不會發(fā)生太大變化,而倒入一壺開水,水溫將急劇升高。"甘肅省電力公司總工程師周吉安解釋說,由于地區(qū)間電能資源季節(jié)性、時段性互補優(yōu)勢明顯,因此可以擴大總網容量,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統(tǒng)籌考慮。
目前,甘肅電網750千伏超高壓線路建設進度已經過半,有望在年底前完工,這項工程不僅能輸送這個?。玻埃保澳昵敖ǔ娠L電容量,還能實現(xiàn)西北四省份電網與新疆電網的連通,電力資源可在更大的范圍內平衡。目前,特高壓正負800千伏點對點直流輸送線路正在規(guī)劃中,風電入網的技術標準也基本成型。
由于風電不穩(wěn)定,入網的前提除了輸電線建設外還需要有對電能"調峰填谷"的能力,用其他發(fā)電方式對之進行彌補。一般是就近建設一定容量的火電機組,實施"風火打捆外送"。然而,同屬清潔能源的太陽能也可以發(fā)電。這里冬季風大,太陽輻射強度??;夏季風小,太陽輻射強度大,"風吹日曬"風電光電正好可以互補。
目前,匯能公司10兆瓦光伏發(fā)電項目和中節(jié)能公司50兆瓦風光互補項目都在爭取中,前期測光工作正在進行。在距玉門不遠的敦煌,我國首個10兆瓦光伏并網發(fā)電示范項目6月將正式運營。(完)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shù)靥厣姆终?,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