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中國歷代人物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學者豐碑---紀念馬堅先生誕辰100周年

來源: 時間:2009-12-07 點擊: 我來說兩句
    馬堅先生是云南省個舊市沙甸人,1906年生于一個普通穆斯林農民家庭: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現代杰出的穆斯林學者,教育家,阿拉伯語言學家和翻譯家。他曾為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做過翻譯,為我國的外交事業(yè)和東方文化的傳播作出重大貢獻,1978年病逝于北京。 

    馬堅早年曾就讀于昆明明德中學,后到西北寧夏固原,師從著名經師虎嵩山學習伊斯蘭典籍。1928年到上海伊斯蘭師范學校學習。1931年由中國回教學會選送埃及留學,曾在開羅愛資哈爾等大學學習,專攻阿拉伯語及伊斯蘭哲學1939年學成回國。之后,先后在上海、重慶、昆明、沙甸等地從事教學及著述及翻譯工作。自 1946年起擔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阿拉伯語教研室主任。1949 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并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從1954年起,連續(xù)當選為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常務委員、中國亞非學會理事等職。馬堅先生對伊斯蘭哲學史及伊斯蘭教哲學有較深的研究,他打破了國內過去只研究伊斯蘭教義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對伊斯蘭哲學史及伊斯蘭教哲學的研究工作。他漢譯了全部《古蘭經》,對擴大伊斯蘭教的學術研究和伊斯蘭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還翻譯了《伊斯蘭哲學史》、《回教哲學》、《回教教育史》、《阿拉伯通史》、《教義學大綱》、《回教真相》、《論語》、《論人民民主專政》等。著作有《回歷綱要》、《阿漢詞典》、《中國伊斯蘭教概觀》、《穆罕默德的寶劍》等。 

    值馬堅先生100誕辰之際,我又讀了兩遍《馬堅傳》,走訪了馬堅教授的部分親戚,感受頗多,特寫此文,以表對這位為中國伊斯蘭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的緬懷之情。

1、求學、求新思想 

    馬堅上高小時,利用晚上時間在清真寺學習阿拉伯語文、伊斯蘭教經典。學習中,他意識到僅僅學習宗教知識是不夠的,他希望能受到更高的文化教育,將來為中國伊斯蘭教事業(yè)作更多的貢獻。所以要求轉學到昆明的回教高等經書并授學校。這所學校由云南回教促進會振學社創(chuàng)辦。“經書并授”,就是以講授《古蘭經》、“圣訓”及經注、教法、圣訓學等伊斯蘭宗教知識和阿拉伯語為主,同時也講授古漢語、白話文等課程,馬堅先生在這里學習了兩年后,回沙甸任教。

2、大膽改革經堂教育模式 

    1925年,馬堅先生于成德中學畢業(yè),1926年3月,年僅20歲就回到家鄉(xiāng)沙甸,任魚峰小學校務主任。在教學中馬堅先生提出:人要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增減衣服,否則就要傷風感冒,甚至患大病,“隨機應變”是真主給予我們的“恩賜”,更是真主的偉大。人在思想上也是如此,現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適應新的時代,不斷變革和更新觀念。 

    為使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文化的學習擺脫陳舊的經堂教育,逐步走上科學的軌道,經過與校董磋商,他將原來的初等小學改為初等和高等兩級小學,85名學生按年級上課,采用新課本,此外還增加了算術、作文、體育、唱歌、圖畫等課程,同時兼授阿拉伯語,這是“中阿并授”的完全小學。在當時成了一件引起大家關注的新鮮事。 

    1941年,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上海淪陷,他僑裝成商人離開上?;氐缴车椋^續(xù)翻譯《古蘭經》。在緊張的翻譯工作中,為了培養(yǎng)回族青年,他每周抽時間到私立養(yǎng)正學校教授阿拉伯語、阿拉伯文選、伊斯蘭經典。他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改革經堂教育模式,他說:“中國回教的寺院教育,只注重宗教教育,而不注重普通教育;又宗教學校的學生,只學阿拉伯文而不學國文(即中文)。這種寺院教育……”由于他教學方法好,對學生要求嚴,學生進步很快。馬堅先生在中國率先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教授阿拉伯語和宗教學,這在當時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的,這體現了他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3、中國阿拉伯語教學的開拓者 

    1946年,北京大學籌建東方語言文學系,經向達和白壽彝教授推薦,馬堅先生參與組建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并在該系建立了阿拉伯語專業(yè)。他按照阿拉伯語自身的規(guī)律,結合漢語的特點,借鑒現代阿拉伯語教學體系、語法體系,編寫阿拉伯語教材,系統(tǒng)歸納了阿拉伯語語法規(guī)律。他所確立的一整套阿拉伯語語法概念和術語,一直為國內各高等院校阿語專業(yè)沿用至今。“他奠定了中國阿拉伯語教學的基礎,開辟了中國阿拉伯語教學的新時代,使阿拉伯語在中國教育史上首次進入高等學校。”① 50年代以后,他付出大量心血,主編了《阿拉伯語漢語詞典》,同時開展生機勃勃的教學活動,從而開辟了中國阿拉伯語教學的新時代,迎來了中國阿語教學的巨大變革。因此,可以說馬堅先生是北京大學東方語系阿語專業(yè)的創(chuàng)建人,是中國阿拉伯語教學的開拓者。 

    在教學過程中,馬堅先生并未沿用照本宣科的教學傳統(tǒng),而是采用了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一再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他既善于深入淺出地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又能旁征博引,恰到好處地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知識,間或還穿插某些軼聞趣事,講的雖是嚴肅的課程,但卻不失風趣幽默,使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便掌握了知識。馬堅先生回答同學們的提問,總是言必有據,從不敷衍了事。

4、緊扣時代脈搏,為建設新中國服務 

    1950年2月6日,馬堅先生在天津《進步日報》發(fā)表《中國人民革命的成功對于回教各國人民的影響》。7月16日,又在《進步日報》發(fā)表《回民同胞對于新時代應有的認識》。1950年6月25日美國悍然發(fā)動侵朝戰(zhàn)爭;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偉大的抗美援朝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興起。馬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體會,連續(xù)發(fā)表文章,揭露美帝國主義的陰謀和本質。1950年11月26日,他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美帝國主義是伊斯蘭教的死敵》,馬堅先生說:“美帝國主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死敵,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全國的同胞,大概都知道。至于美帝國主義對于伊斯蘭教的陰謀,恐怕我們信仰伊斯蘭教的同胞們還不大認識,故不能不加以揭發(fā)”②。馬堅先生在文章最后大聲疾呼:“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東鄉(xiāng)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保安族的父老兄弟姐妹們!趕快起來,發(fā)揮你們所有的力量,肅清土匪特務,抵抗美國侵略,保衛(wèi)你們的宗教,保衛(wèi)你們的祖國,保衛(wèi)世界和平”。③

5、馬堅先生是中阿文化交流的先導 

    在中阿文化交流的總體進程中,中國學者介紹阿拉伯各國的材料不少,而向阿拉伯世界介紹中國的卻不多。即使到了近代,阿拉伯人了解中國也多半通過西方媒介,很少或者幾乎不可能讀到直接由中文翻譯的書籍資料。而馬堅先生以精確、規(guī)范的阿拉伯文字翻譯的《論語》以及《中國神話故事》、《中國諺語與格言》等在開羅出版,使阿拉伯豐富的文庫增添了中華文化的珍寶,這在中阿學術交流史上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創(chuàng)舉。 

    與此同時,為了讓中國人民更多地了解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馬堅先生不僅從阿拉伯文、英文翻譯了大量有關阿拉伯歷史、傳統(tǒng)、宗教、語言等方面的重要著作,而且還撰寫大量有關上述內容的學術研究論文。如:《伊斯蘭哲學史》、《阿拉伯半島》、《阿拉伯通史》、《阿拉伯簡史》、《中國伊斯蘭教概觀》、《回歷綱要》、《回教先賢的學術運動》、《阿拉伯文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至圣穆罕默德略傳》、《回回天文學對于中國天文學的影響》等。馬堅先生的翻譯成為歷史上中阿文化交流的延伸和繼續(xù)。他把這種為增進雙邊了解而進行的翻譯活動當作應盡義務、人生目標,所以他在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能夠不斷奉獻新的作品,其范疇包括伊斯蘭歷史、教義、教法、哲學、教育,以及阿拉伯語言。文學和天文歷算等學科領域,為全面介紹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努力;也包括在新的歷史時期向阿拉伯世界介紹中國政治、法律、學術、文化等方面的文獻和著述,為現代中阿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不愧為這一事業(yè)的先導。

6、馬堅先生為發(fā)展民族團結率先垂范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各民族的關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回漢關系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時代。從根本上說,這是中央政府實行正確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結果,馬堅先生作為有重要影響的穆斯林學者,也為消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民族隔閡、推動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順利實施,作過許多積極的努力和有益的工作。馬堅先生認為,民族隔閡除了歷史上反動政府推行民族歧視政策的原因之外,民族之間缺少充分了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為此,馬堅先生運用自己豐富的伊斯蘭學識,撰寫了大量文章,一方面解除回族中有些人在社會活動中的某些疑慮,另一方面從維護民族大家庭團結的真誠愿望出發(fā),對某些無知現象提出了坦誠的批評。如1951年,馬堅先生曾經有的放矢地撰寫了《穆罕默德的寶劍》和《回民為什么不吃豬肉》兩篇文章,從歷史和現實生活的結合上進行了頗有說服力的論述,澄清了當時人們在“伊斯蘭教是不是以武力傳播的”和“穆斯林為什么不吃豬肉”這兩個重要問題上的一些模糊認識,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反響。馬堅先生為消除回漢同胞之間的誤會,促進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加強各民族團結,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馬堅教授具有高尚的為人、品格與情*,他在同事與同事之間營造了相互尊重、團結友善、包容理解、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使整個北京大學東語系的形成了團結、和諧、進取的集體。 

    由于馬堅先生的杰出科研和教學成就,他成了北京大學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知名教授之一,更成為中國現代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穆斯林學者。

祈求偉大的安拉提升馬堅先生的品級,阿敏!

祈求偉大的安拉賜福于眾穆斯林,阿敏!

紅河州伊斯蘭教協(xié)會 林燦良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二日星期五

注釋:

① 紀念馬堅先生誕辰90周年北京大學紀念??瘜︸R堅的評價。

② 馬堅:《穆罕默德的寶劍》,第13頁,天津《進步日報》社,1951年。

③ 馬堅:《穆罕默德的寶劍》,第13頁,天津《進步日報》社,1951年。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