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家釀飲料“波雜”其實是一種醪,含乙醇(酒精)很低,它既有醪糟的長處,又有啤酒的優(yōu)點。從釀制、用料、加工到酒的形態(tài),和醪糟都很相似。筆者坐在祖拉家的炕上,細細品著“波雜”,分享著祖拉靠古老手藝富裕起來的喜悅。喝著“波雜”長大的祖拉,從小就掌握了制作“波雜”的技藝。釀造“波雜”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35年來從未間斷過。
10年前,由于原料成本的增加,釀造“波雜”對闊克鐵熱克鄉(xiāng)大部分人家來說成了奢侈品,釀制“波雜”的人家由100多戶銳減到十幾戶。勤勞、聰慧的祖拉看到這一商機,就先在家里制作“波雜”出售,后又開始到巴扎上賣“波雜”。她制作的“波雜”味道醇厚、甘美、清香,不僅本地人愛喝,外地人也慕名來品嘗。一位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柯爾克孜族婦女每年都要從祖拉這里空運10公斤“波雜”。10年來,祖拉靠賣“波雜”蓋起了新房。去年一個冬季,祖拉就掙了3萬元。為了更好地發(fā)展事業(yè),祖拉在臨街位置蓋了3間門面房作為制作、銷售“波雜”的場所。她不僅將技藝傳授給女兒們,并收了兩名青年學(xué)習(xí)制作“波雜”技藝。
制作“波雜”,夏天多用青稞、糜子、谷子等農(nóng)作物釀制,冬天多用小麥、玉米、大米等糧食釀制。用純塔爾米(糜子)釀成的“波雜”也很好喝。“波雜”制作的方法是:把小麥挑選干凈后晾干,再用溫水浸濕捏干,用棉被蓋嚴捂起來等發(fā)芽,芽發(fā)至0.2—0.5厘米左右時,拿出來曬干,磨成粉。冬天一般摻百分之七八十的玉米面,夏天則摻百分之七八十的青稞、糜面,拌勻后捂起來。制作“波雜”原料越雜,質(zhì)量越好。發(fā)酵后聞有酒味時,即可拿出來加水過濾,過濾后成粥汁狀,再放在鍋里文火煮沸,即成“波雜”。
好的“波雜”其酒精度可達到10度左右,冬天熱喝,夏天涼飲,其味醇厚、甘美、清香,甜中略帶點酸。長期喝此飲料,可助消化,治胃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有時在宴席上,大家飽餐一頓鮮嫩肥美的大塊羊肉或者金黃的抓飯后,再飲上一碗“波雜”,不但能防止積食,還可解油膩,是一種具有民族風(fēng)味的飲料。我國最早的醫(yī)書《黃帝內(nèi)經(jīng)》即有“湯液醪醴論”,敘述用酒佐藥的方法。而“波雜”不摻任何藥物,即可防治疾病,這對居于深山僻壤、缺醫(yī)少藥的柯爾克孜族人來說,自然是一種得天獨厚的好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