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專題館開館儀式暨“海上交通與伊斯蘭文化”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行。阿拉伯國家駐華使團團長、科威特駐華大使費薩爾·拉希德·蓋斯,埃及駐華大使馬哈茂德·阿拉姆,吉布提駐華使館代辦穆可塔·哈森·侯賽因,伊朗駐華使館文化參贊阿高杰里,福建省委原副書記、福建海峽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何少川,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會長陳高華,福建海峽文化研究會會長楊華基,福建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方彥富,市領導陳家富、潘燕燕、吳共湖,以及參加“海上交通和伊斯蘭文化”學術研討會的近百名中外學者參加開幕式。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都有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中阿友好交往歷史源遠流長,兩個文明之間的交融和互動構建了偉大的絲綢之路,為人類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中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時代,泉州是這條友誼和發(fā)展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為當時最重要的國際大港,泉州同海外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特別是阿拉伯國家展開了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融薈萃,留下了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此次“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專題館的開館,生動再現(xiàn)了那一幕幕令人難忘的歷史場景,這既是泉州與阿拉伯國家進行友好交流、結下深厚友誼的歷史見證,也必將為中阿友好往來立下新的豐碑。
據(jù)悉,專題陳列館共展出近200件展品,包括大量的伊斯蘭教墓葬品,主要是墓碑、墓牌、墓蓋石和擋朵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