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者按語﹕這是一篇關于齋月期間飲食健康的社會調查和評述﹐作者是美國的一位穆斯林女作家薩拉赫?吉亞斯。 她從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yè)之后﹐從事伊斯蘭社會研究和穆斯林媒體寫作﹐這是她對某些國家穆斯林的抽樣調查。 在這篇報告中﹐她認真思考﹐嘗試依靠《古蘭經(jīng)》和圣訓的指導思想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以伊斯蘭的思維方式研究現(xiàn)代社會問題。 本文的主題思想是﹐守齋戒必須遵循圣行﹐抓住控制飲食為基本點﹐可以獲得齋月功修的全面成功。 她的聯(lián)系電郵信箱是﹕ScienceTech@islam-online﹒net。]
在地球上﹐人類有許多文化和信仰群體﹐但只有穆斯林有全球一致的齋戒制度﹐而且規(guī)則十分嚴格﹐目的要求十分明確。 齋月是尊貴的﹐因為齋戒是真主的命令﹐對每個信士是一年一度的考驗﹐也是人格提升。 齋月是穆斯林的功修月﹐在此一個月中改變進食時間表﹐節(jié)制言行﹐多思考和懺悔﹐多行善功﹐是一次法定的改過自新的好機會﹐心靈更加靠近真主。 齋月里最特別的活動是齋戒﹐節(jié)制飲食﹐既是打破日常生活規(guī)律﹐也是對身體增加負擔﹐以便引起大腦思考﹑內心變化和精神激奮﹐一切都遵循先知穆圣所確定的行動規(guī)則。
我設計的這次社會調查﹐是以先知穆圣對齋月飲食的教誨為準則﹐檢驗齋戒對信士身心健康的收獲。 我在美國和其它國家的穆斯林中選擇了270位典型調查對象﹐考察他們在齋月期間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這些被調查者﹐60%是美國人﹐20%是中東人﹐10%是南亞人(印度次大陸穆斯林)和10%其它民族的穆斯林。
一﹐ 開齋的飲食
齋月里每天重要的活動是開齋﹐晚間開始進食。 根據(jù)圣訓﹐開齋的時間應當及時﹐不可拖延。 根據(jù)沙赫爾?薩阿德的傳述﹐先知穆圣說﹕“只要抓緊時間﹐及時開齋﹐這樣的人不會停止學好。”《布哈里圣訓集》和《穆斯林圣訓集》
根據(jù)歷史記載﹐先知穆圣開齋時的通常第一口食物是蜜棗﹐因此﹐開齋時的第一口食物吃蜜棗﹐是圣行。 在我們的被調查對象中﹐有86﹒6%的人保持這個習慣。 根據(jù)安薩斯?馬立克的傳述﹐他說﹕“先知通常在開齋時先吃新鮮的蜜棗﹐然后禮拜。 如果沒有新鮮的蜜棗﹐他就吃干蜜棗。 如果連干蜜棗都沒有﹐他就喝幾口水。”《艾布?達烏德圣訓集》
伊瑪目卡伊姆?焦茲亞在他的著作《用先知穆圣的藥方治療》一書中﹐充份肯定了開齋時先吃蜜棗的健康意義。 他說﹕“(開齋先吃蜜棗)很正確﹐因為齋戒了一整天的人﹐饑腸轆轆﹐腸胃是空的。 這是﹐肝臟最急需營養(yǎng)﹐饑餓時肝臟沒有可以向其它器官提供能量的物質。 甜食是最容易被肝臟接收的快速能量物質﹐可以迅速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營養(yǎng)﹐也能及時向身體的其它器官輸送。”
幾顆蜜棗在空腹中下肚后﹐消化系統(tǒng)開始蘇醒和進入正常運動狀態(tài)。 在稍微進食和飲水之后﹐起身做昏禮﹐然后逐漸輸入其它飲食﹐啟動了所有消化器官﹐把接收的食物﹐經(jīng)過加工和分類后﹐把養(yǎng)份送入全身。 用蜜棗和少量飲食開齋﹐然后停止飲食﹐禮拜之后繼續(xù)用餐﹐這是圣行的開齋過程。 在我們的調查對象中﹐有58%的人保持這個圣行優(yōu)秀習慣。
二﹐ 過量的食物
大多數(shù)過量飲食都發(fā)生在傍晚開齋的時候﹐有許多人控制不住強烈的食欲。 有40%的被調查對象承認﹐開齋時進食的量是平常晚餐的兩倍﹐有50%的人說﹐齋月里﹐容易吃得多﹐因為食欲大振﹔有62%的人說﹐齋月里的食物傾向于多脂肪和難以消化的食物。 從進食的習慣中﹐大多數(shù)人有必要檢討對齋戒意義的理解﹐強烈的食欲代表了個性中的愿望﹐通常說是“耐夫斯”﹐正是齋戒須克制的精神要點。 如果對飲食欲望的忽略﹐是對齋戒的本質意義的不重視﹐減弱了齋戒的收獲﹐降低了齋戒的目標。
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的論證﹐在一年之中﹐固定有一個月的時間﹐白天停止飲食﹐對腸胃和消化系統(tǒng)有許多利益﹐如清理腸胃﹑排除積累的毒素﹑調節(jié)消化功能。 對飲食的定時齋戒﹐改變了消化系統(tǒng)蠕動的常規(guī)﹐出現(xiàn)“空轉”﹐對所有器官都有加強活力的功效﹐消除疾病的隱患。
有些人﹐有貪食的習慣﹐齋月里進食增加﹐而且多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對齋月的健康目的適得其反﹐因此必須糾正陋習。 有的人只憑想象﹐白天停止飲食﹐器官仍舊在運動﹐要消耗能量和脂肪﹐會自然減肥﹐這是錯誤的猜測﹐實際的科學原理與此相反。 因為改變了進食時間﹐生理鐘在做自我調節(jié)﹐空腹時會自動停止消耗脂肪和能量﹐而進食時﹐攝取量會增強﹐儲存更多的脂肪。 因此﹐齋月里多吃豐厚的食物﹐一個月過去﹐不僅沒有“餓瘦”﹐而且體重又增加了許多公斤﹐脂肪層加厚。
現(xiàn)代科學告訴我們﹐健康的飲食不在份量超大﹐而在于種類多樣化﹐可以供給足量的營養(yǎng)成份。 根據(jù)焦茲亞的考證﹐先知穆圣在齋月里喜歡多種飲食搭配﹐他的餐桌上常見肉類﹑水果﹑面餅和蜜棗。 因此﹐齋月期間的飲食健康﹐須從改善食物種類上著手﹐每天都保證吃進混合型的食物套餐。 在我們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67%的人說﹐他們的食物每天至少有包括三個以上的品種﹐而且年長的人比年青人更注意飲食的多樣化﹐例如30歲以上的人與18至30歲年齡組在飲食選擇和愛好上有明顯區(qū)別﹐比較喜歡清淡食品和更多的蔬菜水果。
有57%的人說﹐他們喜歡在開齋后﹐休閑的時間吃些油炸食品﹔有34%的人說﹐油炸品是他們的主食﹔有34%的人說﹐他們在晚間喜歡增加一餐甜食夜點。 這些習慣是否對健康有利﹐值得考慮。
三﹐封齋飯﹐是真主的恩惠
先知穆圣多次勸導他的弟子們﹐不要舍棄黎明前的封齋飯。 根據(jù)賽義德?胡德里傳述﹐先知穆圣說﹕“吃封齋飯﹐是享有真主的恩惠。 即使你在黎明前喝上一杯水﹐也不要疏忽封齋飯﹐因為真主派遣他的天使對在黎明前用餐的人降福。”《艾哈邁德圣訓集》 先知穆圣在世時﹐他把封齋的時間推遲到最后一分鐘﹐從來不提前封齋﹐這是圣行。 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0%的人遵循這個圣行﹐他們在黎明前吃喝到最后時刻。 根據(jù)許多學者的考證﹐當年跟隨先知穆圣的弟子們﹐都遵循先知穆圣教導﹐傍晚準時開齋進食﹐而黎明前封齋時﹐堅持到最后。
封齋飯應當包含高纖維的碳水化合物﹐能在腸胃中停留的時間較長﹐甜食也是對白天停食的營養(yǎng)備料﹐最理想的食物是蜜棗﹐既有高纖維﹐又富有糖份。 先知穆圣說﹕“封齋時﹐信士的最佳食品是蜜棗。”《艾布?達烏德圣訓集》 現(xiàn)代食品科學對蜜棗的營養(yǎng)含量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有多種維他命成份和人體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如糖﹑纖維﹑鐵﹑鉀﹑鎂等﹐這些成份都能在空腹中長時間存留和供給營養(yǎng)。
被調查者中﹐有49%的人說﹐他們在封齋時必須飲茶或喝咖啡。 這不是一個好習慣﹐因為茶和咖啡中都含有咖啡堿﹐有利尿的作用﹐不利于水化合物的存留。 頻繁的排尿會把體內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捎帶出去﹐引起營養(yǎng)不良的后果。 中年以上的人在封齋前飲茶和喝咖啡的習慣比年青人多﹐大多數(shù)都是平常飲食習慣的繼續(xù)﹐較為健康的飲料是清水和純果汁﹐在齋月期間可以改革平常的陋習。
四﹐飲食適中為佳
現(xiàn)代的世界﹐大部份地方都不缺少食物﹐在衣食富足的條件下﹐自我克制和節(jié)儉﹐這是對每個信士的考驗﹐尊貴的齋月﹐就提供了這樣好機會。 《古蘭經(jīng)》說﹕“你們應當吃我所賞賜你們的佳美食品﹐但不要過份﹐以免應受我的譴責﹐誰受譴責﹐誰必淪喪。”(20﹕81) 大地上的物質本來就很豐富﹐任我們選擇和利用﹐應當體會到這是真主對人類的信賴(Amanah)﹐對天賜物質的浪費和毀壞﹐或者是珍惜和保護﹐直接反應了對造物主的感情和覺悟。 食物是對信士的考驗﹐平常日子過得很太平﹐對眼前豐富的給養(yǎng)司空見慣和麻木不仁﹐經(jīng)歷了一次自然災害﹐就知道飲食來之不易。 在沒有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每年的齋月都是提醒信士驚覺的大好時機。 對待食物的態(tài)度﹐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影響心靈的感受。 先知穆圣說﹕“腸胃是身體內部的一個儲藏室﹐血液的流動從那里經(jīng)過。 如果腸胃健康﹐流出的都是健康的血液﹐使周身健康。 假如腸胃出了故障﹐流出來的血液也不會健康﹐能使身體得病。”
伊斯蘭精神指導信士遵循中正的行為﹐從不過份﹐也不減退。 中正者意思是適中﹐不多也不少﹐恰到好處﹐這是超越時代和種族的人生哲學﹐對飲食也不例外。 伊瑪目沙斐儀說﹕“在過去的十六年﹐我從來不飽食﹐因為飽食使身體負擔加重﹐頭腦不清醒﹐精神困頓﹐拜主的時候感到身體虛弱。”
飲食適中﹑不過份﹐可以保持身體健康﹐智慧敏銳﹐舉止溫和。 不飽食有利于克制欲火燃燒﹐身體好﹐精神好﹐心中純潔。 伊瑪目伊本?卡儀姆對飲食適中有很深刻的體會﹐他說﹕“萬能的真主命令信士守齋戒﹐是真主對他們降下的至仁至慈的恩惠。 齋戒使他們節(jié)制飲食﹐使個人欲望清靜﹐以便把精力轉向對真主的人生高尚旅程。”
人的欲望以飲食為首﹐才有其它各種私欲﹐所以克制欲望的途徑必須從克制飲食為開端﹐戰(zhàn)勝一切私心雜念。 先知穆圣說﹕“我對你們最大的憂慮﹐是你們因為屈從于腸胃的刺激和個人的私欲而違規(guī)﹐從而墮入迷誤。”《艾哈邁德圣訓集》 因此﹐齋月是我們的信仰和精神功修的課程﹐但是必須從最基本的條件入手 ---- 克制對飲食的欲望。 通過齋月的訓練﹐在飲食上學會了克制和掌握適中﹐以滿足基本需要為止﹐防止貪得無厭和永無止境的放縱﹐使我們保持足夠的精神力量戰(zhàn)勝各種邪惡﹐包括自己個人的邪念﹐我們只崇拜真主﹐只敬畏真主。
根據(jù)提爾密濟伊瑪目傳述的一段重要的圣訓﹐先知穆圣說﹕“人們填滿任何容器﹐都不如填滿你們的腸胃那樣可怕。 吃些東西就可以感覺不餓﹐而保存了許多精力。 如果很在乎腸胃的需要﹐只須送入三分之一的食物﹐注入三分之一的水份﹐留下三分之一的空間﹐對呼吸也有好處。” 《古蘭經(jīng)》說﹕“你們應當吃﹐應當喝﹐但不要過份﹐真主確是不喜歡過份者的。”(7﹕31)
從來沒有守過齋戒的人﹐都覺得人的身體每隔數(shù)小時都須對體內“發(fā)動機”進行一次“加油”﹐維持生命存活和精力不衰﹐因為“一頓不吃餓得慌”﹐人太脆弱無能。 但是﹐經(jīng)歷過齋月磨煉的所有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體會﹐原來人的身體有這樣的功能﹐可以一連十多個小時不吃不喝﹐一點也不影響正常的活動和健康。 飲食的需要開始時只是一種欲望﹐人可以自我駕馭這個欲望﹐不做欲望的奴隸﹐而可以做欲望的主人﹐對欲望加以控制﹑克制和調節(jié)。 意志大于欲望﹔齋月的意義是從控制飲食為手段﹐可以達到無限崇高的目的。 從最簡單﹑最直接的飲食欲望﹐聯(lián)想到人的心理因素﹑奮斗精神和信仰力量﹐都可能事在人為﹐意志力量無窮﹐避免墮入邪惡。 每個人﹐都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體﹑思想﹑言行和精神需要﹐堅守在真主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