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彪,甘肅西寧(今屬青海)回民。以行伍從軍,乾隆五年 (1740年)馬彪當(dāng)把總,十七年以后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才升至千總。這一年他隨軍西征伊犁河畔,參加平定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奮勇爭先,立有戰(zhàn)功。此后數(shù)年問,馬彪由守備、都司、參將、副將,不斷升遷,乾隆二十六年(17 61年)六月升至川北鎮(zhèn)總兵,十二月又調(diào)任甘肅肅州鎮(zhèn)總兵。乾隆三十年 (1765年),因為高臺縣丞私伐蒙古貝勒的林木,馬彪以擅給路引受到牽連而被免職。不久,又踢給他游擊銜。乾隆三十四年 (17 69年)五月,升至署云南永北總兵,不久授昭通鎮(zhèn)總兵。曾駐守滇西騰越廳盞達司(今盈江)以防緬甸土目的侵擾。
————————————————————————————————————————
①《清史稿》列傳九八《任舉傳》。
②《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忠義十八 《買國良傳》。
③本文取材,見于《清史稿》卷三三三,《國朝耆獻類征》卷三六一、卷二九O,《欽定蘭州紀(jì)略》,《清高宗實錄》卷—一二七、卷一一三一。
————————————————————————————————————————
在大小金川為清廷效力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今屬四川啊壩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土司索諾木及僧格桑聯(lián)合抗清,清廷派大軍進剿。馬彪平日作戰(zhàn)以奮勇和干練著稱,奉定邊將軍溫福的命令率領(lǐng)貴州兵三千名從征。大小金川位于大渡河上游,峭壁懸崖,地勢險峻,土司兵采用碉卡防御戰(zhàn)術(shù),以石筑碉,甚為堅厚。清軍攻撲往往損兵折將,不能取勝。只有用大炮摧其碉卡,尋覓間道以攻入其險阻。每攻克一寨一碉都是久經(jīng)攻戰(zhàn)而后得的。馬彪屬于敢戰(zhàn)者福將軍阿桂認為“此番各省官兵內(nèi),其得力者黔兵為最”。所以乾隆三十七年九月,由川、陜、楚共五千余名組成的清軍,讓馬彪統(tǒng)率進剿,這一路為將來接辦金川局面者。馬彪和其他各支清軍在山高路險,一夫當(dāng)關(guān)之處隨在皆有的地形下,數(shù)年中遇到藏族土司武裝的頑強的抵抗,清軍還時常陷入雨雪風(fēng)寒乃至糧運不濟的困境。清廷投入了大量的兵了及財力、物力,終于在乾隆四十一年 (177 6年)平定了大小金川。
馬彪在大小金川為清廷效力凡五年,由于他作戰(zhàn)勇猛,甚為得力,經(jīng)常受到升賞。乾隆三十八年擢升為西安提督。四十一年金川平定,馬彪赴西安提督任。作為平定金川之役的功臣之一,馬彪的圖像被繪制在紫光閣,這是清統(tǒng)治者表彰功臣的一種更高的榮譽。
參與鎮(zhèn)壓蘇四十三起義
過了五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循化撒拉族蘇四十三起義,率領(lǐng)一千余眾經(jīng)河州進軍蘭州。馬彪作為曾經(jīng)出兵金川,久歷戎行,臨陣調(diào)度井然的宿將,奉詔統(tǒng)率二千名精壯兵丁和勇于將弁星速赴援。馬彪給乾隆皇帝上奏,表示久在軍營,兼以生長西寧。熟悉情勢,立即星夜馳往。清廷又派潼關(guān)協(xié)副將馬鎮(zhèn)國帶兵三百名接濟馬彪。馬彪率軍先收復(fù)河州,然后到蘭州,參加對華林山的合圍。各路清軍已有萬人,又調(diào)來京師火器、健銳兩營兵了二千名增援。撤拉族武裝憑借華林山陡峭,居高臨下,堅強狙擊,給清軍造成重大傷亡。乾隆皇帝的上諭一再催問,為什么官兵以十攻一還不能得手?說華林山險峻難攻,難道還有大小金川險峻?殊不可解??偠嚼諣栔敱荒脝柕骄?,交刑部治罪,馬彪等受到嚴行申飭。上渝還示意阿桂、和坤等,采取赦一剿一, “以賊攻賊”的辦法。認為“此案用舊教而除新教,最為吃緊夫鍵”。于是馬彪奉命率領(lǐng)舊教士兵為第一排打頭陣,猛攻華林山,第二排是綠營兵了,第三排才是駐防滿兵,領(lǐng)隊官員在后面督戰(zhàn)??墒桥f教士兵與起義軍按仗時,并不認真抵御,而是與畏怯的綠營兵一同回走。和坤將馬彪等領(lǐng)兵官員嚴行申飭,并用刀鞭砍打,才能穩(wěn)住陣腳。到六月中旬,華林山水源被切斷,糧草又不濟,在清軍猛攻下,終于失敗。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馬彪調(diào)任湖廣提督,在途中染病。閏三月,剛剛到任即病歿。乾隆上諭表彰馬彪多年在軍營效力,勞績茂著,任西安提督亦能實力整飭營務(wù)。對他的逝世深表憫惜。贈太子太保,賞給云騎尉世職,照例襲替。并賜祭葬,溢勤襄,他的圖形繪制在紫光閣。馬彪的兒子鳴玉,時為藍翎侍衛(wèi),承襲世職。
馬彪生年不詳,乾隆五年他由行伍提升為把總的時候,如果是二十五歲左右的青年,那么,乾隆四十九年他病死時的年齡大約在六十九歲左右。馬彪在清代回族武將中,地位較高,影響也較大,在西北回民中流傳不少關(guān)于他的軼事。有說馬彪是固原人者,恐為誤傳,但他的后裔后來留居固原。說他當(dāng)過固原提督,則確有其事。因為乾隆四十六年六月中,蘇四十三起義被鎮(zhèn)壓之后,清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對西北回族、撒拉族的防范,將西安提督移到固原,固原總兵移鎮(zhèn)河州。馬彪曾在固原當(dāng)了兩年多的提督。傳聞還說馬彪青年時在固原浪跡街頭,有一次曾沖撞了提督的儀仗,受杖責(zé)。他聽說提督是由行伍升遷上去的,并非高不可攀,于是發(fā)誓:不做到提督就永遠不進固原城。由此仗劍從軍奮身效命,官至總兵時,固原父老請他進城飲宴,馬彪說這還不是我進城的時候。后來乎了蘇四十三起義,到固原做提督,馬彪才進固原城,并且身穿朝服拜祭早年那個提督的牌位,他說如果不是為此公所激,我不會得到今天的榮耀。傳聞未必屬實,不過馬彪為大清江山奮身效命約五十年,當(dāng)了十一年的提督,這是真實無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