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忽有一個婆羅門憤怒惡言的沖進精舍來。因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里來,故使他大發(fā)嗔火。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胡罵之后,等他稍為安靜時,向他說道:
婆羅門呀!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當然有,瞿曇呀,何必問此!
婆羅門呀,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瞿曇呀!那是當然的啊。
婆羅門呀,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應(yīng)該歸于誰呢?
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肴只好再歸于我!
佛陀以慈眼盯著他一會兒,然后說道:婆羅門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很多壞話,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于你的!婆羅門呀,如果我被漫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肴!
然后佛陀為他說了以下的偈:
對忿怒的人,以忿怒還牙,是一件不應(yīng)該的事。對忿怒的人,不以忿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忿怒,而以正念鎮(zhèn)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于自己,也能勝于他人。
這個婆羅門,就在佛陀門下出家,不久,成為阿羅漢。
二
秋天,稻谷成熟,田野一片金黃,農(nóng)人聚集,慶祝豐收,大地洋溢著一片歡樂。佛陀來到農(nóng)莊,許多人都恭敬地供養(yǎng)他。只有一個生性固執(zhí)的農(nóng)人,十分生氣,他大怒道:我們平時勤力耕種,才有今天的收獲,你為什麼不學(xué)我們呢?“長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氣地回答。
你是農(nóng)夫麼?你的牛、種子和田地在那里呀?
眾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種子,精進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釋說:“我在眾生的心地撒下八正道的種子。我勤力耕耘他們的心地,使他們拔除煩惱,得到安樂。”農(nóng)人聽了,明白過來,立刻懺悔,把上好的奶飯供養(yǎng)佛陀。他說道:“佛陀,請接受我的供養(yǎng)吧!你已經(jīng)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種子,我將有幸福的收獲。
三
舍衛(wèi)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天天打掃街道,十分勤勞。
她的衣服很骯臟,市民都討厭她,見到她,總是掩著鼻子走過。
佛陀叫她來聽佛法,鼓勵他精進、城內(nèi)的人不贊成,跑來責(zé)問道:佛陀?。?br />
你常說清潔的話,教人做清凈的行為,為什麼要和骯臟的女人談話呢?
難道你不覺得討厭嗎?
佛陀嚴肅地看他一眼,回答:這婦人保持城市清潔,對社會貢獻極大,而且她謙卑、勤力,做事負責(zé),為什麼討厭她呢?
這時,那婦人洗過澡,換了衣服,容光煥發(fā),出來和大家見面。
佛陀繼續(xù)說:你們外表雖然清潔,但是驕傲、無禮,心靈污穢。要知道:她外表的骯臟容易洗凈,你們內(nèi)心的骯臟才難於改善呀!
城內(nèi)的人知道錯了,再也不敢譏笑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