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會中,每有宴會必有舞蹈會使氣氛更加高漲,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一起討論那些舞蹈的各種舞姿與那些美的回放?;刈宓拿耖g舞蹈包括禮儀舞蹈和游戲舞蹈。禮儀舞蹈有宴席舞和念舞。凡是在宴席場合表 演的歌舞,稱為宴席舞,這種舞蹈形式構(gòu)成了回族舞蹈的主體.念舞即為葬禮中的舞蹈,殘存于西北伊斯蘭教的某些門宦中,即“念經(jīng)時搖頭,食畢則耍拳舞手”,葬之“以足踏墳”。這只是一種簡單的動態(tài),還未形成具有規(guī)模的舞蹈祭奠形式。游戲舞蹈也包括兩類,一類是近似回拳的體育游戲,也叫“踏腳”.最初稱“彈腿”,實際是一種武術(shù),是回族人民外出做生意,趕麥場,預(yù)防被襲的防身之術(shù)。同時也用以冬季農(nóng)閑娛樂。參加者老少皆有,可以起到聯(lián)絡(luò)情感的作用。另一類是“坐舞”。它是以坐的形式進行的舞蹈。一般是順圈而坐,輪番以雙人對舞的形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以所唱之“酒曲令”來伴舞。主要特點是模擬性強,動作干脆、細膩。
總起來看,回族傳統(tǒng)的民間舞蹈動作有《巧看牡丹》、試全腳》、《花兒式舞姿》、《點踏》、《踮腳》,《贊手舞姿》等。
巧看牡丹――遠看探戈近頂碗 夢里探花花更香
《巧看牡丹》是先將左腳向左伸半步,右腳拖地再向左腳靠攏,踮腳著地,然后雙腿半蹲,右手經(jīng)頭頂翻腕,蓋至左響前,掌心向左,五指向上,同時左手翻腕向左抬起與肩干,掌心向左,五指向上,上身稍向左后傾,重心在左腳上,雙眼向右前平視的舞姿。其舞姿源于回族婦女梳妝打扮或看花、摘花及手戴花朵的形體動作。
全腳――左晃右挪天地寬 虛實變換步伐強
《全腳》全腳著地的行進步法。源于扛挑東四,趕車上路等動作.步伐多變,靈活自然,瀟灑大萬以內(nèi)在的柔韌貫穿始終,具有穩(wěn)中有輕,實中祠虛,輕松自如的特點。主要流行于青海、甘肅臨夏、折疆等地?;▋菏轿枳栓D― 形影相伴花兒式 歌舞不離場中情
《花兒式舞姿》主要是將右手抬于耳旁,表現(xiàn)唱似舞動,舞像唱歌,具有歌與舞形影不離的特點。
點踏――前撐后壓礎(chǔ)中基 伸點屈壓成一體
《點踏》基本步伐為腳前掌先著地,然后壓腳跟,伸腿時點步,屈腿時壓步。
踮腳――熱飯茶香心中急 踩石過水登高望
《踮腳》雙腳以半腳掌踮腳著地,交替行進的步伐。源于生活中的端茶送飯,踩石過水,登高遠望,輕腳趕路時的踮腳動作。表演時自然流暢,輕巧利索,如踩棉蹬高,具有靈中有巧,起伏分明,富有彈性之美。
贊手舞姿――拇指一伸點頭贊 心中有話盡其中
《贊手舞姿》右腳全著地,左腳在左旁踮著地,全身直立,左手插腰,右臂向右前上方抬起伸直,右手握拳伸拇指的舞姿。其源于生活中伸出拇指,對他人言行表示敬佩和贊揚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