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卿,名維麟,字玉卿,因蒙受刺激,精神有失?,F(xiàn)象,故群眾稱為“瘋漢馬玉卿”?;刈澹婕綎|濟南府人,清世因避戰(zhàn)亂徙居蘭州,繼落籍臨夏八坊。誕生于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辭世于公元1953年農(nóng)歷9月26日,享年69歲,清末庠生。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任國會議員,時甘肅督軍張廣健與西軍總統(tǒng)馬安良不合,互爭雄長,他不詳其情,往來奔走張、馬之間,謀求仕途,終因懷才不遇,絕望無助,遂從蘭州中山鐵橋跳進黃河,漂至河北延長堡附近黃河彼岸的雁灘時被人營救生還。自是精神受到嚴(yán)重創(chuàng)傷,瘋瘋癲癲,窮愁潦倒,但受到了社會人士的同情和幫助。1949年8月,他喜迎臨夏和平解放,后被政府安排為甘肅省文史館館員,月發(fā)生活費,精神上無比欣慰,但任職僅一年時間而病故。他善詩工書,曾倡辦古文學(xué)習(xí)班,遇有不平,輒題詩諷之。
王卿元配夫人為蘭州望族憲有林,續(xù)弦王氏,臨夏八坊人。生有三子,名超祥、超云、超龍;三女為超寧、超英、超惠。孫輩有念庚、念祖、念生等。
其父馬恩,為人品學(xué)兼優(yōu),厚道樸實,曾當(dāng)過塾師、代書等,以維生計,終老天年。
玉卿先生軼詩較多,多書寫在達官顯要,豪門府第,富商巨戶和街頭巷尾門墻上,有心人目睹后頗感趣味而背誦下來,流傳至今,現(xiàn)將收集到的軼詩,選錄45余首,供研究、欣賞、參考。
?。ū究睹褡逶贰吩?003年4月,刊登10余首,今一并刊出,但取消了注釋,以保持其完整性。編者注)
有感馬占鰲父子
聞道當(dāng)年子爵公,叱咤風(fēng)云一時雄。
保國亦起勁三旅①,赴難曾許救駕功②。
父老猶談西天柱③,梨庶尚稱北海云④。
百年世事渾如夢,一時雄業(yè)變古今。
佳城才子松柏林,觀望先墓一場空。
早知身后事如此,休必營業(yè)遺子孫?
[說明]
詩題據(jù)意由編者所擬。民國二十年,詩人前往臨夏縣大河家(今屬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參拜清末西北回民反清運動首領(lǐng)之一馬占鰲及其長子,民初精銳西軍總統(tǒng),甘肅提督馬安良的墓地拱北時,感懷兩世雄業(yè)彈指間化為云煙,遂在門首賦詩,以志悼念。
?。ㄗ⑨專?nbsp;
?、賱湃茫褐格R安良統(tǒng)率的精銳西軍轄左中右三軍人馬,光緒末年“八國聯(lián)軍”侵犯北平等地守衛(wèi)京畿。
②救駕功:光緒末年,“八國聯(lián)軍”侵犯廊坊、北京的危難之際,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在馬安良與馬海晏、馬福祥等部回軍護駕西逃,經(jīng)山西界黃河風(fēng)陵渡,安抵西安。太后和皇帝感其智勇雙全,救駕有功,許贈官爵殊榮。
③西天柱: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感念馬安良等救駕有功,以為西陲倚重之力,稱頌為西天砥石柱子。
?。?)北海云:喻指其為漢代蘇武,忠于朝廷。
勸戒歌
有眼莫觀大煙燈,有耳莫聽竹戰(zhàn)聲。
大煙燈上烈火紅,竹戰(zhàn)聲中家產(chǎn)傾。
男過癮,女過癮,煙癮過足竹戰(zhàn)興。
紅中白板爭相對,東西南北都是風(fēng)。
如夫人
門庭寂寞靜無人,說是西方去朝真。
朱家橋頭小小院,內(nèi)有新弦如夫人。
勿貪塵世
(一)
楊柳樹,鎖封候①,不知愁,上翠樓②;
貪戀塵世八尺地③,一生兩腿為誰忙④。
?。ǘ?/p>
紅花柳葉春又新,今年不見去年人;
樓臺亭榭今猶在,賓客不來鳥飛鳴。
[說明]
原詩無題,據(jù)意代擬。有一天詩人路過被刺身亡的“池斯拉霧”即臨夏偽行政專員兼保安司令馬為良修建在臨夏市韓家寺的豪華公館門前時,不見昔日崗哨林立、達官顯貴、豪紳賓客以及含冤百姓求見者絡(luò)繹不絕的場面,呈現(xiàn)一片陰森、凄苦和蕭條的殘景,感慨萬分,便賦詩一首。
[注釋]
?。?)鎖封侯:即坐鎮(zhèn)一方的軍政高級官員馬為良。
?。?)不知愁句:指馬為良身居高官要職,娶妻納妾,丫環(huán)美女侍侯左右,榮華富貴,享樂無窮。
?。?)八尺地句:眷戀官位,貪圖享受,不愿離去。
?。?)一身兩腿句:馬為良在其主子的驅(qū)使下,曾兩次往東鄉(xiāng)地區(qū)屠殺自己同胞,釀成震驚西北的“汪百戶事件”,被憤怒的群眾刺傷,致其家道敗落,樓閣大廈竟為鳥雀筑巢,蛛網(wǎng)縱橫,詩人感嘆之余,勸戒后來人勿貪塵世,視權(quán)勢寶貴如糞土,多行善舉。
不見三少君① 四首
(一)
當(dāng)初原是他一人,變牛變馬為子孫;
今日報到歸西去,何人為你把冤伸。
?。ǘ?/p>
四十年前此中居,松柏青青與天齊,
花亭樓閣今何在②,是是非非赴太空。
?。ㄈ?/p>
禧幛禧對滿街紅③,城內(nèi)音樂城外行;
今日妻小歡樂甚,不見當(dāng)年三少君;
?。ㄋ模?/p>
臘月十三雪紛紛,殺氣騰騰鬼哭聲,
妻子兒女聚歡宴,不見當(dāng)年三少君。
[注釋]
?、?ldquo;三少君”:名馬廷勷,字少翰,今積石山縣大河家人,回族。為清末民初甘肅提督、西軍總統(tǒng)馬安良之第三子,故稱其為“三少君”。
?、诨ㄍ情w句:指“三少君”馬廷勷和其父馬安良在臨夏八坊修建的上將提帥府大公館,1928年“河湟事變”中毀于戰(zhàn)火。
?、垤れ麑洌褐?ldquo;三少君”之長子馬祖武,字燕翼,(解放后曾任西寧市人大副主任),次子馬宗武兄弟相繼結(jié)婚,臨夏城內(nèi)外回漢各族群眾慶賀的盛況,全家喜氣洋洋,卻不見的蹤影。
何不戰(zhàn)太陽
大炮步槍盒子槍,馬刀刺刀閃寒光;
既有如此好武力,何不上天戰(zhàn)太陽?
欺文不值錢
一幅對聯(lián)一塊錢,如此斯文太可憐。
怪道世人不念書,原來斯文不值錢。
招魂
長夜不聞報曉鐘,自起焚香自招魂;
上下四方都呼遍,地暗沉沉叫不應(yīng)。
天道
輕云薄霧遮太陽,風(fēng)送麥花撲鼻香;
午炎晚涼幻變甚,天道也如人事忙。
迎接馬軍長
紛紛亂亂接軍長,軍長還在青云上;
懸燈掛彩國旗飄,餓在洞中燒奇香。
[說明]
1937年夏,駐防武威的國民黨騎兵第五軍軍長兼甘新公路督辦馬步青,字子云,回族,臨夏縣人,系原青海省主席馬麒之長子,因回籍探親,偽臨夏專署、縣府動員機關(guān)干部、學(xué)校師生和各族群眾團體,從城內(nèi)、八坊以及郊外至東北郊之北塬大坡頭沿途懸燈掛彩,張貼標(biāo)語,熱烈歡迎,如此徒勞三天,備受艱辛,終未迎見馬軍長。
難見馬軍長
我見軍長未得見,須更青云天色變;
路上逢著周主任,說是明天到公館。
[說明]
解放前,駐防武威的國民黨騎五軍軍長馬步青,曾是詩人的受業(yè)門生,馬步青對其頗為尊重,在生活上常給予關(guān)照周濟。
詠月明樓
月光照華筵,鶴發(fā)童顏康熙帝;
明鏡燦樓閣,巧言令色小六三。
[說明]
月明樓是臨夏八坊一家馬姓富商于解放前開設(shè)在臨夏市南關(guān)商業(yè)繁華中心石橋巷號稱一流的所謂“京館子”。有天,老板請詩人為其題書館名,馬即題名“月明樓”三字金匾,并賦詩一首,以壯聲句,招徠顧客。詩人被老板款待酬謝。
[注釋]
?、僭鹿庹找豪习逑窨滴醯郯愀挥校斣疵?。
②明鏡高懸:樓堂內(nèi)小伙熱情待客,服務(wù)周到。
再詠月明樓
八坊有座月明樓,一股清水底下流①;
有錢時月明樓,無錢時要命樓②。
[說明]
有天,詩人走進石橋巷月明樓,老板轉(zhuǎn)眼不認(rèn)人,橫眉冷對。他看透了奸商唯利是圖的欺詐行為,憤怒至極,在其餐館門首揮炭頭斥責(zé),揚長而去。
[注釋]
?、僖还汕逅褐笍娜A寺街流經(jīng)王寺街、石橋巷至韓家寺的一條水渠,灌溉居民庭院和農(nóng)家菜園。
②要命樓句:揭露奸商認(rèn)錢不認(rèn)人的欺詐、無恥的卑劣行為。
兩塊定錢
回絨羊布和毛蘭,家中兒女少衣衫;
大人說是明天來,先拿兩塊作定錢。
牛如彪
從底下來的牛如彪①,三大麻錢②賣醪糟;
搖身一變坐了官,搖頭擺尾不得了。
[說明]
牛如彪,系化名。原名馬如彪,字憲臣,回族,祖籍陜西西鄉(xiāng)縣人,清末民初,遷徙河州八坊,為人忠厚誠樸,武術(shù)精湛,曾在臨夏南關(guān)謝家巷口經(jīng)營醪糟小吃維生。后與西軍總統(tǒng)馬安良不期而遇,得其賞識,聘為所部武術(shù)教練,后任其幫辦,侍從左右。曾隨軍參加抵御侵犯北京的“八國聯(lián)軍”戰(zhàn)斗,護駕“兩官”西駐西安。晚年孤詣清修,終其一生。有子四人,長、次子隨反抗國民軍的馬仲英部西進新疆。三子茲廓為臨夏市政協(xié)委員。詩人與其交識有年,感嘆人世的變遷。
[注釋]
?、?ldquo;底下”句:臨夏人的方言,對外地稱“底下”,外地人則稱“底下人”。認(rèn)為外地地勢較西北黃土高原為低,故稱“底下”。
?、诼殄X:指明、清時期銅鑄的一種流通錢幣。
酒坊膽寒
黃葉風(fēng)吹碧云天,口飲黃酒心膽寒;
自知囊中空虛事,時來朋友開酒錢。
一斗按七升
左軍阿爺在病中①,手提糖包去探親;
天下管家太黑心②,一斗糧食按七升。
[說明]
原詩無題,編者據(jù)意代擬。詩人與左軍阿爺交識有年,情感篤甚,曾受其周濟。當(dāng)聞悉左軍阿爺患病時前往探視,受左軍善念施舍,但其“官家”不付足施舍糧食數(shù)量,卻瞞上欺下,克扣糧食,以少報多,詩人痛恨天下“管家”人心狠手辣,剝削手段的慘酷,揮炭頭在門首賦詩一首,以泄憤恨。
[注釋]
①左軍阿爺:左軍姓馬名占奎,字顯垣(公元1858—1940年),祖籍山西省大荔縣。清初行居臨夏縣漠泥溝,清光緒乙酉科舉人。為清末西北回民反清運動首領(lǐng)之一——馬占鰲之堂弟。
②阿爺是社會上各族群眾對左軍馬占奎的尊稱。
③左軍阿爺聞悉門首書寫詩文,揭露“管家”一斗糧食竟支付七升,顯見數(shù)量嚴(yán)重不足,當(dāng)即訓(xùn)斥“管家”,如數(shù)補足糧食送往詩人家,并表歉意。
蝴蝶樓
奠筑地基壘高墻,古城大路起滄桑;
萬里長城今猶在,大夢沉沉秦始皇。
剃發(fā)辮
儀容真可貴,發(fā)辮價更高;
剃去當(dāng)不難,需費四百銀。
[說明]
1937年馬步青由師長晉升騎五軍軍長兼甘新公路工程督辦,駐防涼州時,派專人接迎老夫子馬維麟至涼,擬任其軍司令部秘書長職務(wù),馬厭棄世俗而拒任。當(dāng)時,馬步青見其蓄留長辮,不修邊幅,有礙雅觀,奉勸夫子尊愛自己儀容,剃修發(fā)辮。他即微笑作答,賦詩一首。
馬步青尊崇老夫子馬維麟學(xué)識淵博,品德高尚,極同情其貧困處境,當(dāng)即奉送銀洋400塊,作為剃辮整容的酬勞。在涼州婉留課授兩月有余后,饋贈豐厚禮品、衣物和家庭生活費用,派專人護送回歸臨夏。
油餅味香兩首
(一)
一陣香氣沖云中,湘子垂涎問洞賓①;
快下塵凡去嘗試,哪怕紙票費幾文。
?。ǘ?/p>
麻花油餅發(fā)大財,半夜三更買主來;
你賺銀錢當(dāng)員外,千萬別娶尕奶奶②。
[說明]
臨夏市有位商人在菜市街開設(shè)油餅、麻花食品鋪,夫婦二人勤勞經(jīng)營,味香、色鮮、清脆可口,招徠顧客,獲利較豐。
[注釋]
①湘子、洞賓:指道家“八大仙人”中之韓湘子、呂洞賓。
?、阪啬棠蹋号R夏方言,即小妾。
五塊大洋
敵機飛竄枹罕天,男女老少奔西川;
路上遇見毛福亭,急忙送我五塊錢。
召喚旦夕
山拉霧,林戴孝,你來河州不得吉;
盡快回到癿藏去,真主召喚到臨頭。
[說明]
原詩無題,編者據(jù)意代擬。
馬麟,字勛臣,臨夏縣人,為國民黨青海省主席馬麒之胞弟,歷任青海省建設(shè)廳廳長、省主席、國民政府委員等職。1937年被其侄馬步芳排擠,竊據(jù)其職務(wù)后,憤然離開青海,回歸原籍,在癿藏地區(qū)霸占山林,廣置田產(chǎn),大興土木,修建豪華別墅鳳林園,安享其樂。1944年初冬,因身體違和來臨夏療養(yǎng),棲居柏家莊。時詩人往見,馬麟咸為時景異常,心生疑竇,對座品茶款待并詢問詩人:“現(xiàn)觀南山霧氣騰騰,雪壓松林,不知是何祥異,請聞高見?”馬即賦詩以示其意。馬麟聞悉抑郁滿懷,回歸癿藏,臥床不起,于1945年元月26日病逝,享年71歲。詩人前往參加葬禮,題贈挽帳,以志悼念。
一顆明星江湖墜,德留人間神歸真;
人人都說有德人,萬古長青世上存。
槽牛不閑 槽閑牛不閑,牛閑槽不閑①; 何時槽閑牛閑,好好喧兩天②。 [說明]1945年8月,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詩人目睹祖國大好河山從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獲得光復(fù),無比興奮。他多次登門探視門生、馬鴻賓將軍的侄子馬敬軒先生(解放后曾任臨夏市副市長、臨夏回族自治州人委會秘書長,州人大、政協(xié)常委等職),均因故未晤,殊感遺憾,遂在門首留詩,希望有朝相會。 [注釋]①槽牛句:喻指詩人自己和馬敬軒先生。 ?、谛鷥商欤号R夏人方言,即暢談闊論之意。 慶贊至圣 指月兩分,德蓋唐室深信仰; 傳教萬國,光照東土耀宇寰。 [說明]1945年9月,臨夏清真老華寺等,為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取得偉大勝利,舉行隆重的慶贊圣紀(jì)活動,祈禱真宰護佑,永奠世界人類持久和平,盛況空前。詩人被邀至寺,為其大殿金柱撰題對聯(lián)。 雜碎美香 翻大腸翻小腸,腸腸不斷; 綁前蹄綁后蹄,蹄蹄不亂。 [說明]解放前,一位名叫安由爸的“羊雜碎”名師在臨夏市南門板橋附近的馬路街經(jīng)營“羊雜碎”生意,直到解放。“羊雜碎”是臨夏各族群眾惹人口饞的一種風(fēng)味小吃,多在早晨經(jīng)營,可充作早餐,其味香撲鼻,但其制作十分繁雜。詩人有感于拜老經(jīng)營有方,手藝超群,潔凈衛(wèi)生,回味無窮,遂在門首留詩,予以褒揚。 門第不凡 大將伏波門第,小橋流水人家。 門額題書:總統(tǒng)門。 感懷馬金欽 山川鐘秀氣,看黃河?xùn)|去積石西來; 甘青仰賢名,是旭日初生臺星朗耀。 [說明]1948年,國民黨反動派即將覆滅之際,馬步芳秉承其主子蔣介石之命,瘋狂地抓兵、派款、要糧,作垂死的掙扎,致使各族群眾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特別是永靖、民和、積石山縣毗鄰的部分地區(qū),連年遭受旱災(zāi),農(nóng)業(yè)欠收,群眾無法為生。當(dāng)?shù)赝七x回、漢、土族等代表,前往大河家求情于紳耆馬全欽先生,俯念民眾疾苦,解民倒懸。經(jīng)馬全欽懇請馬步芳“以馬代丁”名義,以數(shù)匹軍馬頂替了30多名兵額的繁重任務(wù),解除了群眾困苦,感恩戴德,為此請詩人題書帳聯(lián)錦旗奉贈,表示謝忱。 [注釋] ?、亳R全欽,名廷斌,字全欽,今積石縣大河家人,祖籍陜西大荔縣人,回族。為清末民初西軍總統(tǒng)、甘肅提督馬安良之胞弟馬國良之長子。曾任西軍和寧夏十五路軍騎兵團長、旅長、國民黨立法委員等職。1935年后解甲歸田,興辦地方教育,培養(yǎng)民族人才,享譽西北。1949年8月,王震將軍揮師西北時,他隨將軍奔赴青海等地,為和平解放青海、新疆作出一定貢獻。曾任命為一兵團高參,西北和中央民委委員,寧夏、甘肅省參事、委員等職,1981年病故。 訪紳耆張健二首 ?。ㄒ唬?/p> 二斤貝母制良藥,一牛耕地全家樂。 ?。ǘ?/p> 不寫對子不請我,美酒佳肴充饑餓; 今天日子今天過,明天到了明天說。 [說明]原詩無題,編者據(jù)意所擬。 有天,詩人前往臨夏紳耆張?。ㄗ仲|(zhì)生)府宅拜望,因故閉門未納,詩人便在門首以其字名“質(zhì)生”兩字析解成“二斤貝母制良藥,一牛耕地全家樂”的對聯(lián),揚長而去。張老見其對聯(lián),不禁愕然,恐詩人再來題詩,有礙觀瞻,遂準(zhǔn)備美酒佳肴,差家人邀請至府,盛情款待,并表示歉意。 莫戀塵世 彈指光陰催人老,失落人身何處討; 莫隨蜂蝶花間鬧,最怕東風(fēng)一夜狂。 [說明]詩人懷才不遇,對塵世抱消極淡漠態(tài)度,人生苦短,轉(zhuǎn)瞬百年,勸戒老人珍惜人壽年華,努力進取,莫像蜂蝶花間忙忙碌碌飛來舞去,一旦狂風(fēng)驟起花落蜂去,悔之晚矣。 訪蘭大人 金瓜糊涂大①,不見胖娃娃②; 要見胖娃娃,再等瓜長大。 [說明]原詩無題,據(jù)意代擬。有年秋天,詩人登門拜訪“蘭大人”未著,曾在其門題詩一首,表示遺憾,并希望來年金瓜掛滿堂前時再來拜見。 [注釋]①金瓜糊涂大:臨夏方言。秋后的金瓜長得非常大,且果實累累,掛滿堂前,一派豐收景象。 ?、谂滞尥蘧洌阂庵柑m文治(字堯軒),回族,祖籍陜西省鳳翔縣人,清同治年代,為避戰(zhàn)亂,離開世代繁衍生息的樂土,隨西北回民反清運動首領(lǐng)之一的白彥憲輾轉(zhuǎn)甘肅,落居臨夏八坊,經(jīng)商置產(chǎn),為富一方,為人誠信正派,樂善好施,周濟貧困,多有善舉,譽滿遐邇,群眾尊稱“蘭大人”,因其身高體胖,詩人取雅號為“胖娃娃”。 步解縉詩 光陰消逝幾千秋,地辟廣場便無樓③; 多少賢哲留不住,紛紛歸去不回頭。 解縉①原顏 隴樹秦云萬里秋,思親獨上鎮(zhèn)邊樓②; 幾年不見南來雁,真?zhèn)€河州天盡頭。 [注釋]①解縉:省州人,漢族,為清年代進士,曾任河州知州。 ?、阪?zhèn)邊樓:指河州北城樓。 ?、鄣乇購V場句:指河州南城樓,60年代拆毀,辟為南門廣場。 錐破鞋 鋪子?xùn)|倒又西歪,叫人如何做買賣? 眼看斗價漲又漲,不知天天錐破鞋。 [說明]題為編者所擬??谷諔?zhàn)爭期間,詩人目睹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商業(yè)蕭條,尤其斗價,一日數(shù)幾起,群眾生活困苦,不如在街頭修補破鞋匠的生活。 龜孫子 裁縫龜孫子,聚眾盡下棋; 你妻站門前,見人笑嬉戲。 [說明]題為編者據(jù)意代擬。解放前,臨夏市南關(guān)商業(yè)繁華區(qū)域石橋巷月明樓餐館附近有一人開設(shè)裁縫鋪,但他不務(wù)正業(yè),每天與惡少、市儈等下棋、打牌玩睹,爭吵斗毆,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詩人憤慨之余,予以拼擊諷刺,勸其勿與惡少為伍,要務(wù)正業(yè),常回家看看。 題贈長女 知足常樂,和平寧靜。 [注釋]詩人題書其長女馬超寧題聯(lián)(長婿趙香匠三子趙學(xué)成提供)。 倒灶 曹操倒灶遇蔣士,法幣倒灶遇白元; 南關(guān)倒灶遇大全,燕貽倒灶遇知夭。 倆無 去了個麻五①,來了個礦務(wù)②; 來五去五,最后倆無③。 [注釋]①麻五:即流行河湟地區(qū)《麻五哥與尕豆妹》故事中的主角之一馬麻五,臨夏縣漠泥溝人,回族,是個游手好閑的鄉(xiāng)野浪蕩人物。 ?、诘V務(wù):名馬佐,字輔臣,臨夏縣漠泥溝人,回族。為甘肅提督馬安良的堂弟馬維良之子,國民黨青海省主席馬麒、馬麟之外甥,曾任馬麒部寧海軍礦務(wù)馬隊管幣,后為團長。善于經(jīng)商,重視實業(yè),興辦教育。1949年8月王震將軍率大軍解放西北時,曾為青海、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貢獻。后歷任西北區(qū)工業(yè)部副部長、青海省政府副主席等職。 ?、蹅z無:詩人喻指人生來去匆匆,庸碌經(jīng)營,但最后空空如也。 自勉 拜訪明師,點破玄關(guān)竅; 早下苦功,永世樂逍遙。 [說明]相傳,詩人懷才不遇,貧病潦倒,精神上受到嚴(yán)重的刺激,悲憤不堪。有一日,詩人專程往蘭州拜訪伊斯蘭教靈明堂始祖馬一龍先賢,聆聽教誨,得受真?zhèn)?,使其看破塵世,大徹大悟,修真養(yǎng)性,樂在其中。 無題 百無一成乞丐身,性命久已等灰塵; 羞見家鄉(xiāng)父老百,萎縮寒酸過光陰。 [說明]1953年9月,僅任職九個月的甘肅省文史館館員的詩人馬維麟(字玉卿),群眾雅稱“瘋漢馬玉卿”先生,于臨夏病逝,享年69歲。(完) (馬今明 楊生元) |